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赵县道情
“赵县道情”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,是地域地方性很强的民间曲种,器具为筒子和串板,改为双人说唱后,器具又增添了架子鼓、长板等。据祖辈言传,道情伴奏使用的镲为何仙姑的荷花云镲,筒子为张果老的筒子,长板则为蓝采禾的板子,虽然这只是历史传说,但是“赵县道情”的历史渊源由此可窥见一斑,除传统曲目《洞宾戏牡丹》、《客店醉酒》、《岳阳弄鹤》、《湘子渡林英》、《韩湘子上寿》、《封神榜》、《西厢记》外,还有结合民间故事传说的剧目《柳公案》、《响马传》、《九曲还阳传》、《山东剑》,排练了《兄妹开荒》、《求神长命》、《血泪仇》、《新风赞》、《王秀鸾》等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。